close
劉益昌教授

史前文化的秘密

請問 為什麼長濱文化滅亡後隔了五百年又突然出現圓山文化? 這五百年間發生了什麼事? 為什麼圓山文化和卑南文化離這麼遠還會一起滅亡? 十三行文化的人又是哪裡來的?
遺址發現及挖掘過程簡介1955年秋天

中華民國空軍的飛行員潘克永少校隨機飛越八里鄉觀音山上空時

突然發現飛機的羅盤出現了磁力異常的反應

他以為是發現了鐵礦

所以才會影響到羅盤的運作。

1957年

潘克永找上了在國立台灣大學任教的地質學家林朝棨

會同中美鑽探公司工程師黃瀛東到八里鄉頂罟村現地勘查

才知道在地面上到處可見的鐵塊與鐵渣

其實是土法煉鐵所遺留的殘渣。

因為當地並無漢人或日本人煉鐵的紀錄

他們乃斷定這些殘渣為史前人類的煉鐵遺址。

由於遺址所在地台北縣八里鄉頂罟村有個別名叫「十三行村」

於是以該名稱將此考古遺址命名為「十三行遺址」。

至於頂罟村別名的由來則有不同的說法

一說是因為清朝時

這裡曾為重要商港

有多達十三行郊(商家)在此經商

所以將此處稱為「十三行」。

可是

也有學者認為「十三行」可能來自原住民語言的音譯

為原住民稱呼該地之名稱。

1959年

石璋如教授率領學生們到該址短期試掘

獲得陶器、石器、鐵器和玻璃器等文物以及二座墓葬

並推斷十三行遺址屬於台灣原住民凱達格蘭及噶瑪蘭系統的史前文化。

1963年

台北縣文獻會委託劉斌雄教授在該遺址開挖二個深坑

發現遺址有二個文化層重疊

下層為赤褐色網紋硬陶文化層(即十三行文化層)

上層則是近代的漢文化層。

1980年

交通部觀光局將八里鄉十三行文化遺址列為重要考古遺址。

1988年

考古學家臧振華和劉益昌

由於對台灣平埔族和早期漢文化之間之接觸這個研究議題感到興趣

而決定選擇十三行遺址進行考古挖掘

卻意外引爆了一場文化保存和工程建設的衝突事件。

原來

十三行遺址已被前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處畫定為「八里污水處理廠」用地

即將動工。

經過文化及學術團體兩年多的抗爭

1991年

十三行遺址被中華民國行政院內政部指定為國家二級古蹟

保存範圍長約144公尺、寬約22公尺、總面積為3

161.9平方公尺。

1995年

中央各部會決議在污水處理廠旁撥地成立「十三行遺址文物陳列館」。

1998年

該館更名為「十三行博物館」

同時也開始博物館的興建工程

2003年

博物館正式完工並開館。

有顏色的字按下去可看到更多資料喔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史前文化博物館,台灣史前文化,史前文化遺址,台東史前文化博物館,中國史前文化,史前文化的資料,史前文化的生活,史前文化心得,史前文化分布圖,卑南史前文化史前文化,十三行,八里鄉,十三行遺址,頂罟村,長濱文化,圓山文化,潘克永,中華民國空軍,中美鑽探公司

北埔事件|臨時條款|長濱文化|鄭成功|朱一貴事件|十三行文化|獨立運動|國民革命軍|林爽文|倒扁運動|卑南文化|馬關條約|牡丹社事件|動員戡亂時期|三一九槍擊案|二二八事件|去蔣化|施琅|白色恐怖|三七五減租|新文學運動|戒嚴令|第二次世界大戰|劉銘傳|美麗島|中華民國|中日甲午戰爭|

劉益昌教授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041506370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資訊管理中心 的頭像
    資訊管理中心

    資訊管理中心

    資訊管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