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事

慈禧到底幹了多少壞事

大家都說她是千古罪人她到底幹了多少壞事?
無論怎麼說總不能抹煞一個基本事實:政變是慈禧發動的。

那麼

慈禧究竟是維新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要回答這個問題

必須對歷史作全景式的觀察。

19世紀20世紀之交的清帝國接連發生了四件大事:甲午戰敗、戊戌維新、義和團、新政。

這是密切相關的四件事

也可以說是一條因果鏈。

盡管有種種不足

但從甲午戰敗至戊戌變法前的三年間

清帝國在學習西方

除舊布新方面確實邁出了切實的一步。

著重發展私營工商業開始成為朝野共識。

歐戰使列強無暇東顧

才使中國資本主義乘機發展的觀點相反。

在文化教育領域

幾十種報刊破土而出

並出現了舉辦新式學堂的熱潮

科舉制度的改革亦日益成為大臣們議論的焦點之一。

要求逐步廢止原有武舉考試

以新式的武備學堂和京師大學堂取代。

這個建議很快就被采納了。

大體說來

百日維新期間光緒打算推行的各項改革措施

除政治體制如具國會雛形的開勤懋殿、准各級官員和百姓給朝廷上書和政府機構改革等內容外

大部已著手進行。

同甲午戰爭前連要不要修鐵路都要辯論十多年的狀態比

朝廷明確地把學習西方作為國策

主流文化正在悄悄地起著非同小可的變化

而這些變化是在慈禧卵翼下實現的。

作為兒皇帝的光緒

新政不久

對「聖母皇太后」奉命唯謹

大事都及時請示報告

沒有留下什麼對抗的記錄。

在和戰問題上兩人態度一致

甲午戰爭中有帝黨主戰、後黨主和之爭的論斷

不過是特定歷史時期人們熱衷於編造路線鬥爭史的又一案例。

有清一代施政的最大變化莫過於本世紀最初十年的新政。

認真研究過這一段歷史的學者大都認為

戊戌維新的各項未能實現的改革大都已一一付諸實施

有些方面且已遠遠超過當年的預期。

影響最為深遠的有兩項:一是穩妥地廢除了科舉

為現代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政治的發展准備了必要的條件。

二是開始系統地進行現代法制建設。

《刑事訴訟律》、《民事訴訟律》等都已編成

加上《各級審判廳試辦章程》的實施

中世紀的行政兼理司法的體制終於廢棄

邁出了司法獨立實行現代法制的第一步。

這些法律包括已編好而尚未頒布的法律為辛亥革命後的政府長期沿用

影響極為深遠。

更引人注目的是

《商標法冊試辦章程》等商事單行法律的實行

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制保障。

這些新政是慈禧「垂廉聽政」的成果。

它意味著大清帝國古老的中世紀社會制度正在向現代社會蛻變。

如果把慈禧生前已認可的預備憲的有關措施包括在內

則困擾20世紀中國的最大問題︰政治體制改革

也在設立資政院及有關的請願活動中露出曙光。

這有力地表明

如果措施得當

慈禧可以支援向西方學習

促進國家的現代化

把她說成是維新變法的天敵沒有足夠的根據。

可是

還有另外一個慈禧。

這個慈禧在發動政變後雖然在「實事求是」的口號聲中

仍然准許學習西方的「實學」科學技術

批准把部分書院改為新式學堂

在經濟領域繼續支援發展資本主義

甚至主動開放一些口岸

但是禁止言論自由﹔不准集會結社﹔不准一般官員和老百姓上書﹔不准改革科舉考試辦法

在思想文化領域大發專制主義淫威。

也是這個慈禧居然支援用最愚昧的神術「扶清滅洋」

甘冒天下之大不韙

主動向列強宣戰

把敢於非議其蠢行的五大臣立即斬首

闖下八國聯軍人侵

首都再次被佔

賠付鉅款

幾乎亡國的大禍。

慈禧是傳統文化和教育制度培育出來的社會上層人士的代表。

與稗官野史的描繪相反

她生長在一個富有的滿族官僚家庭

養尊處優。

入宮後也一帆風順。

雖然少年時代沒有受到足夠的文化教育

但通過學習臣子為其編寫的總結歷代統治經驗的《治平寶鑑》

閱讀小說和聽說書

到了晚年

她居然敢自告奮勇給貼身女官補習中國文化了。

無論在經典文化和通俗文化方面

她都具體地體現了中國士紳階層所傳承的中國文化。

與此同時

在她身邊還有一大批大臣和親貴具體參與決策和施政

他們都是傳統文化孕育出來的官僚。

這些都是制約慈禧言行的重要因素。

當時的傳統文化已形成僵硬的體系和制度

自我更新機制非常薄弱

且缺乏與異文化平等交流的傳統。

而它又是士階層榮辱沈浮的基本憑借

令他們不敢越雷池一步。

於是

整個國家必然出現制度性的群體愚昧。

在這樣的文化制度下

瞭解和吸收外來的先進文化通常衹能是少數人的行為

且往往伴隨著或大或小的風險。

而對外來文化深閉固拒去對抗都是這個制度的必然產物。

癥結在制度

但制度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改變的。

慈摻在她執政的大部分時間裏沒能扮演這樣的角色

那就要從個人品格中去尋找答案了。

她同中國歷代多數帝王一樣

把維護個人的絕對權威和享受放在首位

而為了維護個人的權威

她也幹了幾件貽誤國家的大事:一是挑選幼兒做皇帝

二是既違反清代不讓女主垂廉的定制

又違反不准宗室參政的祖制

把軍機處的大權接連交給幾位王爺

不管他們如何昏庸貪汙

衹要對她忠誠恭順就行。

戊戌政變的直接動因與其說是政策之爭

毋寧說是她察覺了康氏有針對她個人的舉兵奪權的計劃。

事關最高決定權

她無法冷靜地區分少數人的輕舉妄動和關乎國家盛衰的改革。

慈禧不是安份守己之輩

不然就不會兩次發動政變奪權了

但權力到手後

她卻寧可守在原有制度下按部就班地運作。

當臣下把意見比較一致

阻力不是很大的新措施呈請批准時

她會點頭批准。

從辦文館、派幼童出國留學

建造船廠到清末新政部屬這一類。

於是

一個支援改革的慈禧便出現在歷史舞臺上。

可是

就個人品格而言

她是不思進取的人物。

她掌握最高權力近半個世紀

既沒有主動提出重大的施政措施

也沒有認真更新和補充自己的知識。

於是

她便不能不在歷史上留下一連串因愚昧無知而貽誤國家大事的記錄。

從60年代開始

有識之士一再呼籲要修鐵路

但在破壞風水等愚蠢的反對聲中

慈禧不敢支援。

「慮朝議禁駛機車

乃聲明以驢馬拖載。

始得邀准。

」最初也確實是用馬拖著車廂在軌道上跑

留下了。

多年來不少有識之士都痛切地指斥過科舉考試內容的不切實用。

明治維新前一年

丁日昌建議把科舉改為八科。

這個建議既照顧了科舉考試的原有基礎

又有適應時代要求的重大改進。

一旦採納

晚清教育和人才選拔制度將發生根本性的變革

對整個社會的運作機制也會產生深遠影響。

慈禧對這個奏章卻無動於衷。

智慧之光-閃而過

愚昧的頭腦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1895、1897年

盛宣懷先後創辦了天津大學堂和南洋公學

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兩件事都曾奏請朝廷批准

也就是說得過慈禧認可的。

這一年全國已有中國人自辦的學堂175所

遍佈全國17省

且通常都曾上奏朝廷批准或知悉。

但老佛爺居然不知道「何謂學堂」?這不是把國事當兒戲嗎?從幾次奪權鬥爭的情況看

慈禧頗為果敢機敏。

但從國家和歷史發展的全局看

她又非常愚蠢。

她隨著潮流搖擺

沒有主動駕馭全局。

她的心思主要用在維護自己的權力和尊榮上去了。

如果生在承平年代

她可以成為不壞的最高統治者。

她的私欲也不比以丈夫咸豐帝和兒子同治帝厲害。

可是

她生當變世

大轉變的年代要有觀念和知識的大更新

要有敢於衝破傳統思想文化羈絆並有足夠膽識的人物去開拓未來。

她沒有成為這樣的人物。

她的愚昧貽誤了民族生機。

為什麼不願孜孜求知?專制制度的最高權力不受監督

沒有經久不息的挑戰

喪失了不斷改進自己的內在動力。

決定統治者個人品格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和制度。

沒有強大的外在壓力

很難改變專制統治者通常具有的不願打破陳規、不求上進的惰性。

惹下八國聯軍人侵這樣的彌天大禍

才走上推行新政的道路。

這不僅是她個人的悲劇

也是中國人為擺脫傳統文化體系帶來的愚昧所付出的代價。


  慈禧太后這個愚蠢的老太婆

她不但挪用海軍軍費

導致北洋艦隊於甲午戰爭慘敗;後來還發動戊戌政變

破壞了正在發展的戊戌維新;而且

還愚蠢得相信義和團可以驅逐外國人

弄得八國聯軍之役......她真的無藥可救......
我也想知道 害我簽哪條條約 陪很多錢
為什麼一提到慈禧就會開始罵她呢?我覺得慈禧的才華遠遠勝過一堆皇帝!!!不能以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來評價她阿!!! 當時最痛苦的是慈禧!!!幾乎世界都會因她而變動!!!況且她也不是完全不管!但是不太管是事實~無可掩飾! 慈禧做的有些決定是錯的!慈禧不能了解全部作好的抉擇是錯的!可是我認為聽到慈禧就罵愚昧昏庸又變態的老太婆而不去了解也是錯的!!!甲午戰敗的事實~我倒覺得無頤和園也敗啦!可受苦的卻是無辜的人!想起又感無奈!抱歉!一看到愚蠢的老太婆字眼就發瘋了!若言詞有何不尊敬 麻煩請原諒我的無知與無禮
小智大大 那你有沒有看過那本『偶在慈禧身邊滴日子』哩 **

arrow
arrow

    資訊管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