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益表
會計 損益表的問題!!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會計原則變動之累計影響數是增加時要扣除所得稅不是把全部金額放入損益表的該科目內為什麼要扣除所得稅 才把扣除後的數字放入那筆稅是要交給政府嗎還是跑去哪了那虧損呢也要減所得稅嗎如果要拜託告訴我理由我已經快抓狂了!!阿!!對了還有非常損失為什麼虧錢時節省所得稅放入該金額欄時卻要減掉所得稅明明就確確實實的損失那筆金額阿那為啥還要所得稅才放入.....我不能接受.....我不能接受....
舉個例子如下:營業淨利$ 90
000營業外利得 處分設備利得5
000營業外損失 處分消費品損失$10
000 罷工損失 8
000(18
000)繼續營業部門稅前淨利$77
000所得稅費用(稅率30%)(23
100)繼續營業部門稅後淨利$53
900非常損益 地震損失(以扣除所得稅利益$6
000)(14
000)本期損益$39
900由上列的損益表可以發現
只有到繼續經營部門稅前損益那個項目前均為稅前金額
然後就扣除了一個所得稅費用
之後就變成都是稅後金額了。
因此
停業部門損益、非常損益項目、會計原則變動累計影響數都是列在繼續營業部門稅後損益之後
因此為了能夠進行合理的加總
因此這三個項目都必須按稅後淨額來計算~^^~ 故!
您大喊的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當庭駁回~~~~~ ^O^ 另外:以此題加以說明
該提的假設所得稅率為30%在繼續營業部門的稅前淨利為$77
000
因此算出所得稅費用為$23
100可是這就是真的所得稅費用嗎?當然不是因為
這家公司還有個損失啊
這個損失來自於地震所造成的
因此被列在非常項目裡面
而該損失的稅前金額為$20
000
因此如果把該稅前損失金額納入繼續營業部門損益計算的話
那所得稅費用計算如下:繼續營業部門稅前淨利$77
000地震造成之損失(20
000)稅前淨利$57
000所得稅費用本期淨利(17
100)$39
900由上表可以發現
所算出來的本期淨利都是 $ 39
900 而繳交的所得稅費用其實都是$17
100 所以啊
損益表上面那樣的表達方式
只是按照各個類別來表達
因此在本例中
會發現所列是在繼續營業部門的所得稅費用 $ 23
100高於實際的所得稅費用 $ 17
100。
而且
這是合理的!
公司本來就賺的錢就必須還得扣除停業部門的損失、非常項目的損失、會計原則變動累計影響數的損失後
的淨利來算所得稅費用
才是應該的阿
不然明明只賺100
卻說非常項目的損失不算數
因此按2000來算要付的所得稅
那不就太不合理了~^^~ 故!
您大喊的~我不能接受我不能接受~再度~當庭駁回!!!! ~^^~ 好吧~如果您還想要抗議什麼的話~再提出來吧~^^~ 覺得您還挺有趣的勒~加油加油喔~^^~
參考資料
壞掉的計算機~^^~
會計原變動累計影響數部分以機器折舊為例:...................年數合計法(old)........直線法(new).......稅前差異.........稅後差異(5%)第一年........... 90
000.........................60
000.............. 30
000.............28
500第二年初........90
000.........................60
000...............30
000.............28
500分錄:累計折舊..................................................30
000.........會計原則變動之累積影響數.......................28
500.........遞延所得稅負債...........................................1
500..............................年數合計法(old).............直線法(new)..........稅差當年所得稅..................4
500...........................3
000...................1
500假設妳一開始就用直線法
編表時就是以28
500入帳(稅後)
因為用加速折舊法需作調整。
作當期損益調整
若你把30
000放入則未考慮到去年時稅差1
500也需調整。
因為妳當時去年財務所得和課稅所得不同產生時間上的暫時性差異
因此有遞延所得稅項目。
那筆金額不是退給政府的
也無節省
整體來說只是作調整而且。
至於非常損失
因為報表的編排方式是一定的。
本期損益出來已是稅後
若妳想以稅前數據入帳
那需全部項目均為稅前在一次計算所得稅。
繼續營業部門稅前純益所得稅繼續營業部門稅後純益停業部門損失(稅後)非常損益(稅後)本期純益頭好痛~~~真是個好問題
呵呵呵~ 打擂台呢!
能不能請破說明一下
做這些題目的技巧呢?
舉個例好了:
一隻有毛的狗 兩隻有毛的狗 五隻有毛的狗 - 三隻有毛的狗 = 五隻有毛的狗
五隻有毛的狗 - 牠們身上的毛 = 五隻沒有毛的狗
這時候
已經算出有五隻沒有毛的狗了 突然間
發現還有一隻狗在外面流浪~因此把牠抓進來~ 請問~ 這隻被抓進來的狗~ 要不要脫毛計算呢?? 如果不要
那答案是
A、六隻狗(其中一隻有毛)
B、五隻沒有毛的狗和一隻有毛的狗
或者是要脫毛計算而產生下面這個答案呢?
C、六隻沒有毛的狗
請問你
你覺得在哪個答案比較合理? 基本上
我們在編表的時候
要特別注意是否站在同一標準上
唯有同一標準
才有意義!
總不能一公斤 一公里吧~^^~
至於您說的所得稅不見了~
其實不然~它並沒有不見~
指是隱藏到各項目裡面去了~
如果有興趣的話
您可以看看同期間所得稅分攤的內容~
它將會告訴您~您所謂的不見~是跑到哪去了~^^~
基本上~
在繼續經營部門稅前損益中
並沒有包含停業部門損益、非常損益、會計原則變動累計影響數
因此在此項目所算出的所得稅費用
是還沒有考量另外三個項目的!
假如
在繼續經營部門有利得$1
000
000
根據該數字算出來的所得稅為$300
000(假設稅率30%) 而另外有非常損失$400
000
稅後金額為$280
000
則省稅數為$120
000
為什麼稱之為省稅數
是因為在繼續經營部門項下
產生所得稅$300
000
而另外還有非常損失$400
000
因此
該公司在該期間真正的課稅所得為$600
000
而真正的所得稅為$180
000 因此
當只算到繼續經營部門時
產生了所得稅$300
000
而另有非常損失時
使課稅所得降低了
因此減少了所得稅費用$120
000
變成$180
000
故稱之為省稅數。
這樣的說明~您有沒有明白啊~^^~
當然~在會計原則變動累計影響數
也是相同的道理~^^~
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