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迷你債券

1億元以下 迷你基金現蹤

更新日期:2008/12/09 檢視圖片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金融海嘯所引發的股災

讓許多基金在既有的法令下可能無法得以維生

因此近期有些法令已適時鬆綁。

截至目前為止

已有六檔投信基金下修清算標準達一億元以下

預期在行情未翻轉之前

市場迷你基金會一一冒出!

 有鑑於這波股災讓許多基金規模因淨值的下滑而快速縮水

因此

在11月初時金管會就在法令上鬆綁

解除之前「30日平均基金規模低於2億或3億元下限時

基金必須強制清算、解散」的禁令

開放讓各投信自行決定清算規模

只不過

必須召開受益人大會後

在基金受益人同意下

才能修改基金契約

下修基金規模下限。

 就台股來看

今年以來光是大盤就下挫5成

也就是說如果依照過去的規定來看

只要基金規模在4億元的

光是淨值下跌的虧損

還不包括投資人的贖回

就可讓基金清算掉。

 也因此

12月以來

已有3家投信公司包括新光、聯邦、群益投信不嫌麻煩地召開完受益人大會完成修約。

其中

新光多重計量基金、新光全球冠軍組合基金、聯邦優勢策略全球債券組合基金都修改成基金規模縮減到1億元後才須公告、清算;而聯邦計量平衡基金則是修改成8千萬元才須公告、清算;而聯邦中國龍基金、群益多重資產組合基金更是下修到5千萬元才須公告清算!

 理柏中國大陸及台灣研究主管馮志源分析

法規開放其實有利也有弊

利是基金公司不必擔心規模下降到2億元時就須公告

引起贖回恐慌

但缺點是若基金規模過小的話

將失去經濟效益。

 但馮志源強調

基金規模小

不代表績效一定會不好

只是若一檔基金規模過小的話

基金經理人會有操作上的限制。

但過去也曾有迷你基金大翻身的例子

像匯豐歐洲精典基金就是成功的一例

在重整轉型後從2億的規模躍升到10億元

績效也上衝。

 但馮志源建議

在選擇基金時

規模就是一大考量

不要投資規模過小的基金

而若是手中基金突然縮水

要趕快檢視一下原因

若是基金績效突然落在同類基金之後就可先贖回

或是轉換到同類型、規模較大的基金

以免基金清算時

會被迫殺在低點。


迷你債券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2010268468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資訊管理中心 的頭像
    資訊管理中心

    資訊管理中心

    資訊管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